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夏季学期高端讲座|谭帆《术语对译之弊——以“叙事”为核心的考察》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7-04
  • 点击量:

2023年7月3日上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谭帆教授于线上做了题为《术语对译之弊——以“叙事”为核心的考察》的学术报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潇教授主持会议,赵建章教授及我院中文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开始之前,谭帆教授表示本次讲座主要讨论的是“叙事”观念的中西差异,以及由中西差异所引发的对于“叙事”认识的古今差异。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标志的经典术语的对译,要充分考虑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否则难以达到实际的效果。

谭帆教授首先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术语考释。长期以来,“小说史”之梳理大多以西方小说观为标准,由于中西方语境的差异,这种语词对译实际遮蔽了叙事的丰富内涵。其次,术语考释是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传统方式,也是谭帆教授的兴趣所在。

为什么术语对译会产生弊病?谭帆教授表示,一种理论方法的引进必然要有一个适应和转化的过程,作为一种理论方法标志的经典术语的对译更要充分考虑到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否则圆凿方枘,难以达到实际的效果。教授以叙事”与“narrative”的对译展开,表示这种语词对译的霸权会损害语词的准确性,继而影响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合理把握。

随后,谭帆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传统叙事的多重内涵:叙事一词出自《周礼》,其内涵非常丰富,就所涉行为而言,一是指安排事物或安顿事件,二是所谓“叙事”蕴含“叙述”某种“事件”的成分。在提到史学“叙事”的三原则时,谭帆教授表示“叙事”进入文本领域后成为了判断史书优劣的重要标准。古代史学围绕“叙事”展开的讨论主要涉及“实录”“劝善惩恶”和叙事形式三个方面。从刘只几《史通》的《叙事》篇可以看到,以“尚简”“用 晦”“戒妄”论述叙事法则,其核心在于“简要”。教授指出,在中国传统史学中,最典型的是 将“义”“事”“文”三分,将对“史意”的追看作史家叙事之首务。

对于文学“叙事”的多义性,谭帆教授从文学批评到诗歌创作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月”为例,提醒大家古代文学创作中,对所用典故的解释也称为“叙事”,强化的是“事”的事物性和“叙”的解释性。教授直言,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消解了文章与史的区别,完成了“史”作为“叙事文”的改造,可谓功莫大焉。

谭帆教授紧接着谈到了小说史料中的“叙事”,通过《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四部作品,详尽分析了明清时期对于小说叙事理论的探讨,从“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和“章回体”四大文体,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

最后的自由互动环节中,谭帆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多种文体互动”、“诗歌的赋比兴”等问题,作出了详尽而深刻的解答,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叙事写作方面的建议。

此次讲座,谭帆教授从叙事内涵的角度分析了术语对译之弊。启发了同学的学术思维,对我院学生论文撰写能力和学术创新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51066   邮箱:qdwcxydzb@126.com

  COPYRIGHT QINGDAO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