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青岛大学图书馆于图书馆二楼报告厅联合举办题为《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多样性》的写作课首讲,由铁流主席担任主讲人,山东大学赵坤教授,青岛大学文传学院党委副书记戚昕、周海波教授,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陆婕出席本次讲座,文传学院以及图书馆的部分老师和同学参与讲座。
铁流,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齐鲁文化名家,青岛市文联副主席,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青岛市人大代表。代表作品有《靠山》《烈火芳菲》《槐乡》等。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多样性》探讨怎样将文学课堂与创作课堂结合起来,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待文学研究。首先,铁流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他强调,生活是文学的母体,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把自己关在家中闭门造车,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缺少了生活的温度,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含有温暖人心的力量,让读者能够在作品中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铁流的作品大多是非虚构文学,他会深入采访他所要创作的对象,在采访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构成自己的创作素材。铁流认为文学作品并不是描写生活的平面一角,要去深入地挖掘其中的内涵,去发现生活的多样性,刨根问底、深入挖掘是作家必备的能力。他鼓励大学生尝试接触非虚构文学,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为以后的文学研究和创作打下基础。
自由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从人物塑造、时代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提问。铁流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解答,并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了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最后,周海波和赵坤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们认为表现时代精神不能从宏观粗略的叙述描写,并倡导同学们学习铁流老师深入民间的做法,去了解时代在具体人物上的呈现,为之后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学术讲座,铁流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了“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多样性”的观点,其中既有学术引导,也有方法点拨,对我院学子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