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文学院现有中文系、语文教育系、秘书学系三个教学系,现有专任教师75人,教授18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才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山东省高校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8人,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6人。一批中青年学者已具全国性影响。初步组建了一支以特聘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为科研中坚力量、正副教授为教学骨干力量,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是原青岛师专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1978年招收专科生。是原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1993年招收本科生。是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最早开始教育硕士招生的专业之一,2010年招收研究生。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2015年11月之前属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2015年12月青岛大学学科调整后并入青岛大学文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7个教学班,346名,共其中免费师范生一个班40人。本专业现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招生学科,自2010年开始招生,已经形成了课堂内外双向学习、导师队伍双维教研、高教与基教两个教育层段双向互动的培养机制。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齐头并进,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的良好格局。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设立旨在培养具有以下人文素养和能力的人才: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具有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有较强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精神,综合素质优良,学有专长、一专多能的新型语文教师,并能够在文化、创作、出版、传媒以及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三、培养要求
1.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牢固的文化观念。
2.系统掌握汉语言和普通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
3.掌握中外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具备初步的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叙事文学的创编技巧。
4.全面掌握文学艺术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及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分析文学艺术作品、文学现象和思潮的能力。
5.使学生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6.系统而全面地掌握中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各种常见文案的写作技能,具备初步的文学创意和创作能力。
7.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人文学科研究能力。
8.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和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语文学科的新发展,接受科学思维和技能的基本培训,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系统训练,具备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能力。
9.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汉语言文学。
2.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文献学、写作、学科教学论。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写作训练、教育见习、实习、研习、社会调查、创新实践活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见附件)
5. 课程计划与培养目标要求重点对应关系矩阵。
(见附件)
6.课程地图。
(见附件)
五、修读要求
1.修业年限
4年、5年、7年
2.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学位
3.毕业标准与要求
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总学分外,普通话水平考核达到相应等级、计算机操作技能、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背诵、应用文写作达标后方可毕业。
六、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
(见附件)
七、辅修第二专业和双学位的要求
八、修读指导建议
1.大学体育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需修满4学分(建议前4个学期每学期修读1学分),具体修读项目从以下列表中选择。(见附件)
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7个模块,学生至少选修3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建议修读“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模块。
普通课程包含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全校选修课程,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本专业的必需知识储备,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是否需要修读。
3.多元/实践课程至少修读31学分,可在本专业专业选修课和同一学科门类下其他专业的专业课中选择修读。另外,(1)多元/实践模块至少要取得“社会实践”1学分,通过在校期间参加累计不少于4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2)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发表论文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按学校有关管理规定,经学院认定后作为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多元/实践模块,最多认定2学分。
4. 总学分分配表。
(见附件)
5.专业核心与专业基础必修课理论学分与实践学分。
(见附件)
九、各学期专业选修课学分分配。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