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和青岛大学主办,以“社会秩序与媒体担当:智能化传播时代的媒介法规与伦理”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重庆等地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赴会分享近期成果。
20日下午,10场分论坛在青岛大学会议中心顺利举办,70余位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发现,并就共同关注的课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第一场分论坛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明洋主持,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娟点评。与会人员宣讲了有关智能传播与数字权利前沿这一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议题涉及机构媒体应对AI侵权的升维因应、中青年社交媒体用户的数字遗产认知及影响因素、数字主权视角下的数字税收博弈、构建个人信息数据保护受托机制。四位老师的分享既有从微观视角下提出的对开拓新视角的数据资源持有权的讨论、对数字权利前沿“数字遗产”的探索,也有宏观视角下对数字税收、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机制等前沿领域的思考。主持人刘明洋与评议人陈娟对国内数字权利相关问题开展讨论,并对几项研究提出建议。
第二场分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静主持,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主任申琦点评。众人围绕隐私观念认知与风险阐释这一主题展开分享,先后谈及私密感建构中的媒介物参与及其观念转向、情绪功能主义视角下的隐私风险应对、生成式信息隐私鸿沟伦理风险等。其中既有对经典媒介隐私观的驳斥与完善,也有对人机鸿沟、数字身体等前沿概念的探索,评议人许静还为几项研究提供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新思路。
第三场分论坛由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宇豪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咏梅教授点评。围绕智能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反思这一主题,学者们先后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发现,并就算法推荐中算法偏差的生成与纾解、青年社交媒体参与中自我披露的体验价值及数字永生下的情感链接建立、伦理反思和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交流。其中既有运用扎根理论深度访谈和调查进而用于编码分析和模型搭建的研究,也有利用网络民族志和半结构化访谈对AI“复活”命题的伦理反思,评议人王咏梅还强调了研究过程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提出对数字永生是否合规合法的进一步思考。
第四场分论坛由南京体育学院李金宝教授主持、北京体育大学路鹃教授点评,与会师友围绕全球网络空间的冲突与治理展开分享,就中国跨境数据流动治理与数据主权、西方互联网治理的多利益攸关方思想史、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挑战与中国应对之策、人工智能治理的欧盟方案及启示展开探讨交流,为全球网络空间冲突与治理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路与建议。李金宝在分论坛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学者们展现出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
第五场分论坛由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宝珍主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张文祥点评。就网络规制与平台内容治理这一主题,学者们探讨了互联网视听传播中声音侵权的规制挑战与应对;舆论监督等意见表达抗辩的构造、适用、定性与展望;数智时代短视频内容营销的伦理失范与规制;公共舆论的伦理意义;网络平台的信息内容管理认同度分析等。期间不仅以传统文化为支撑阐述了道德和哲学框架,也对《民法典》相关条例的时代性、前瞻性进行了思考与探讨。评议人张文祥肯定了各位学者的学术锐气和勇气,同时进一步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第六场分论坛由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谷鹏主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戴佳点评。与会人员以数字社会中的传播伦理研究为主题各抒己见,先后论及网络微短剧规制理念的价值之辩、全球大选中智能伪造信息治理的跨国比较研究、算法凝视中隐私价值的再思考、智媒时代传播伦理的内涵重构与提升路径。两项外部规制研究、两项伦理思考从四个角度探索了数字社会进步的方向,提出如“对抗过度决定”、“从职业素养的基础提升公民素养”等路径,获得评议人戴佳老师的称赞。
第七场分论坛由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副教授姜昕主持,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陈华明点评。以传播变革中的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为主题,与会人员研讨了人工智能养老中隐私保护的实践困境与修正、人工智能时代儿童信息保护中同意制度的规范重构、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倦怠、智媒时代成人初显期人群与父母代际互动中的隐私管理、作为智能社会治理要素的隐私保护中的公私关系等议题。研究兼容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既有对儿童及成人初显期人群隐私权利的关切,强调“儿童同意”应是儿童自主权的题中之义,探索家庭传播中成人初显期个体的主体性与父母视角之互动下的权利边界;也有智能化社会时代的治理之道,倡导作为智能社会治理要素的隐私保护观念应从公私相悖转向公私相济。讨论完毕后,陈华明教授对学者们的求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八场分论坛由淮阳师范学院院长奚路阳副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彭桂兵教授点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内容生成与著作权问题进行深度探析,从混剪视频、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问题研究,谈及以印刷媒介为中心的英国版权制度和奥运新媒体的逻辑探索和考察,通过不同案例分析展开对矛盾争议的频发原因、问题治理及未来展望的论述,并提出了微博AIGC图像的性别标出性研究的新思路,为学界对性别研究的进一步研讨提供前车之鉴。评议人彭桂兵就版权、著作权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考。
第九场分论坛由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伟亮主持,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方艳教授点评,与会师友围绕智媒新闻伦理的多元对话展开分享,就媒体智能化背景下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困境及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的舆论生态挑战与治理进路、算法语境下新闻价值的位移、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新闻伦理治理、国内外“吹哨人”的相似困境及法律制度建立、AIGC在新闻生产中的适配性运用进行探讨交流。与会者的多元思想交流为智媒新闻伦理的研究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第十场分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副编审李娜主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林爱珺教授点评。针对媒介伦理的社会化研究这一主题,与会人员从邹韬奋的新闻评论原则、高校师生课堂行为的双重展演与自我约束实践、数字时代新黄色新闻的底层逻辑和现实困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学者们既在坚持法律权威的基础上回应了公众诉求,加强了传媒与司法的联系,又推动了文化流动与转化,加速其全球化进程。评议人林爱珺指出各学者应继续秉承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引导公共舆论向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