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海, 1988级青岛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学生,先后任职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分行行长秘书、山东证券青岛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大众保险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等,目前任职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
一、求学经历回顾篇
《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说的是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精益求精的品质是每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垫脚石,这在潘月海校友求学就职及生活的道路上尤为彰显,并不断指引他在未知中坚持方向。
梦想是要坚持的,认准方向,哪怕机缘错乱,最终也会成就最好的安排。
谈到当初选择青岛大学的初衷,潘月海校友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原来,热爱金融学的潘月海校友早在高考前便跟同学约好一起报考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一起从事金融工作。但最后,他却阴差阳错地随着第二志愿来到了青大中文系,而且当年青大文史类只招收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不能选择金融,令他感到有些遗憾。幸运的是,虽然当初潘月海校友没能读成财经类院校,但毕业后却一直从事金融、经济方面的工作,而且后来还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了经济学硕士,也算是弥补了他心中一个小小的遗憾。
在青岛大学求学的四年时光里,他不仅提升了文学、文字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成为了青岛大学文学院的“老三届”(中文系本科于1986年开始招收)。同时,他还在大学里担任过学生干部、系学生会主席,加入中国共产党等,所有的这些都给潘月海校友留在青岛、从事金融、担任高管奠定了基础。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潘月海校友这份“既来之则安之”的努力更为他后来的求职之路提供了更多可能。
大学的时光本就是一场唯美的邂逅,谈及大学生活,潘月海校友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同在中文系的师妹从恋爱到结婚,这样甜蜜圆满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心生羡慕呢。
除此之外,潘月海校友在文娱体育上也有着不凡的天赋和表现。他提到,中文系历来在文娱体育比赛中保持优良的传统,啦啦队很给力,成绩也遥遥领先。这些成绩中,有他奋斗的身影,也有他亲自取得的佳绩!自入校开始,潘月海校友作为主力参加了8届运动会,为中文系连续夺得了运动会的好成绩,其中男子4*100米决赛曾破校纪录,4*100米、4*400米连续名列前三名。而且,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会主席,在他的组织安排下,中文系在合唱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几乎每次都名列第一。所以说,没有任何成绩是毫无征兆、一蹴而就的,在求学生涯中便显露锋芒的组织能力,更是成为潘月海校友能胜任职业管理层的重要原因。
人生永远不是一场顺风顺水的如意旅行,只有坚持自己目标的航向,在沉沦中不断修炼自己,怀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信念,一切安排便都是最好的人生积淀。
二、事业发展感悟篇
谈到事业工作,潘月海校友针对有关“学习专业与求职就业两者关系”的问题为我们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而且他对此极有话语权,因为本科专业学习中文的他,入职后一直从事金融行业,那么本科专业等于白学了吗?此言差矣。潘月海校友告诉我们:大学不管学习什么专业和课程,教会我们的除了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以及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这不是简单的方式方法或者简单的对与错,说到底大学培养的是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那么怎样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呢?其实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多读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运动且养成习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多活动,多参加社团,以此去认识靠谱的朋友,锻炼社交能力;多考证,比如金融行业需要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等等,证书在毕业投递简历时很有用,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是不是个会学习并且愿意学习的学生。
同时,潘月海校友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实例。当初潘月海校友所在班级的同学,毕业后真正从事研究、教学或者科研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其它行业。而且,潘月海校友在毕业后也从事了金融行业,担任建行青岛分行行长秘书,负责写材料(主要是公文材料)、协调处理行长分管部门的事务等,领导当时对他的评价就是:一看就是科班出身,文字功底好。大学四年中文专业的学习,终究没有白费。后来在国企建行工作的两年经历,同样为他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几十年来的工作和生活经验让潘月海校友明白:一切都不是徒劳无功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终将会收获“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欣喜。
三、莘莘学子寄语篇
人生如同一程旅行,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中转站,沿途的风景总是令人眼花缭乱,抵制诱惑、坚持方向总是艰难。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呢?真正有意义的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且听潘月海校友向我们娓娓道来:大学最应该积累的东西首先是整体素质,包含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良好性格;其次是养成好的习惯。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很多情况下特别是独处的时候很难自律,而且大学时光是养成习惯的关键阶段,养成好的习惯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养成坏的习惯则会感到后悔;再次就是多了解社会需求,适当为未来找工作打下基础,比如考证之类。基于此,潘月海校友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好好学功课、常泡图书馆、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切记顺利修完学分、拿到毕业证仍然是头等大事,没有毕业证就很难找到工作,也无法考取研究生;
2、养成运动的好习惯。身边很多中年人,因为上学时养成了好的运动习惯,打下了好底子,到现在身体很好,能应付繁杂的工作;但有些人,上学时没有养成好的运动习惯,毕业后经常喝酒熬夜不锻炼,身体不好谈何工作和生活?;
3、多参加社团和社团活动,锻炼社会交往能力;
4、多了解和学习非本专业的课程以及社会上需要的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多考证,应聘时很管用;
5、就业选择一定遵从自己的愿望,不要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行业,选择好行业后,一定尽可能去大公司、正规公司,哪怕职位低一些、工作苦一些、压力大一些。
采访潘月海校友时,他告诉我,自己只说真心话,情意真切、字字珠玉,这就是潘月海校友的心里话,也许不是最华丽的语言,却是最真挚的经验之谈,引人深思。
四、生活体会篇
生活中的潘月海校友更是个“乐天派”,做喜欢的事,做该做的事。潘月海校友的爱好是运动和交友,保持每周打羽毛球、跑步,偶尔爬爬山;喜欢跟朋友喝喝酒、聊聊天。这些已经逐渐成为他的一种习惯。而且,他还会经常回母校操场跑步,一跑便跑10公里,因为热爱便不辞辛苦。
谈到这儿,潘月海说:我是一个热爱工作更热爱生活的人。
工作是生活的基础,也是快乐的源泉。潘月海校友天生就是一个乐天派。他说,自己总是在快乐中工作,也总是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每当他带领团队达成更高目标时,他会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同时,他的这种性格也一直影响着团队的其他成员。
潘月海校友说,一般情况下,周末是属于家庭的,他不愿意有人在这时打扰家庭生活。在这个时候他会跟太太一起回老家看望老人,一起去看电影,或者一起参加一些聚会,或者逛街,或者去八大关、海边溜达溜达。这便是他全部的生活,令人向往且追随。
五、为母校建言
1、关于专业设置
关于专业设置,潘月海校友回忆道:记得我们上学那会儿,青岛大学是要打造外向型、实用型大学,个人建议一方面要贴近社会需求、紧跟时代步伐、紧跟全国、山东省特别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一定要搞好基础研究,只有基础研究才能代表着学校的发展和未来,基础研究薄弱就难以走得远、走得厚实。
2、关于校友工作
谈到校友工作,潘月海校友表示很满意,他直言:我跟学校校友会的领导们还是比较熟的,经常一起沟通,他们做的很优秀。中文系这边我也受邀参加过几次活动,印象深刻,非常不错,继续一如既往就可以了。我们一起加油!
3、感想和祝愿
今年恰逢是青岛大学建校110周年,谈到对母校的感想与祝愿,潘月海校友感情流露真挚自然:我一直认为我所认识的青岛大学还是那个年轻的、开放的大学,依稀记得我们一起整修操场、栽种小树,一起在煤渣路上比赛,一起面朝大海听课、自习。经过这些年发展,青岛大学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生源越来越好,影响力正逐年提升,国内排名马上进入前100,对此,我真是由衷的高兴!祝青岛大学知名度越来越高,祝母校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