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下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在博文楼521会议室做了题为“文学研究的创新与学术前提的反思”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吕周聚教授主持,我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议伊始,吕周聚对张福贵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其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张福贵,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中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等职。主要从事鲁迅研究、中日比较文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13部;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次,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
本次报告,张福贵首先梳理了历史性研究、思想文化研究、哲学性研究、综合论/整体论等中国文学基本研究模式,结合鲁迅研究等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种研究模式产生的背景,并分析了每种研究模式的缺陷,如历史研究面临的空间和资料的有限性、思想文化研究对于文本的淡化、哲学性研究的玄学化倾向、作家综合论的封闭性问题等。随后,张福贵又结合思想和知识两个前提讨论了文学研究的创新问题。张福贵指出,我们一方面要敢于思考“前提”的真伪,另一方面也要有辩证思维,“前提”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而非固定的标准。研究者既要尊重前提,也要敢于突破前提,以此寻找学术创新的角度。
在自由提问环节,针对同学提到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和分期问题,张福贵详细阐述了自己将现代文学纳入“民国文学”研究视野的根据,并结合国家政治变革、大众传媒概况、文学自身的转变等方面重点讲解了1911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起点的相关问题,在场同学认真聆听和记录。作为张福贵指导的首届硕士研究生,我院马光亭老师回忆了上世纪90年代跟随张福贵在吉林大学学习期间的点滴往事,结合张福贵的报告提出了自己近期学术研究中的一些困惑。
最后,吕周聚对张福贵的报告进行点评总结,建议在场研究生同学认真思考和领会本次报告要旨,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学术研究中,争取新的突破。
张福贵指出了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既有学术思维的引导,也有方法论的点拨,对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研究和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