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以穆青为榜样 做人民的好记者” 董广安教授来我院宣讲穆青精神

  • 作者:郭慧
  • 发布时间:2019-07-05
  • 点击量:

7月4上午,全国知名新闻传播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郑州大学二级教授董广安在我校浮山校区博知楼306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以穆青为榜样,做人民好记者》的学术讲座,对穆青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

董广安教授做讲座

(全国知名新闻传播学者董广安教授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作《以穆青为榜样,做人民好记者》的学术讲座。摄影:刘雅菁)

董广安教授曾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现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新华社——穆青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也是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实务,在都市报、晚报研究领域和穆青研究方面有较大影响力;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目前在研的主要项目有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穆青精神的现实影响及其传承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等。

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董广安教授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当代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的新闻活动,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穆青的思想精髓,并全面阐释了穆青精神对于如何适应媒体数字化变革和媒体转型趋势,与时俱进地培养高层次人才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董广安教授做讲座

(全国知名新闻传播学者董广安教授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作《以穆青为榜样,做人民好记者》的学术讲座。摄影:刘雅菁)

如今新媒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一种高速进化状态,新的媒介形式、报道方式不断涌现。但在董广安教授看来,无论媒介形态如何变化,技术如何先进,边界如何打破,未来各种力量的努力方向,都应该是专业性的重塑。这种重塑的专业性是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实践的专业性,除了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持外,各种参与公共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主体,都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专业伦理。

“变化的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勿忘人民。”董广安教授认为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没有变,新闻理想和职业追求更不能丢弃。

“勿忘人民”是中国新闻界一代宗师、原中共中央委员、新华社社长穆青先生一生践行的新闻准则。穆青长期在河南农村建立调查研究基地,为深入了解农村各个时期发展情况,他六访兰考,七下扶沟,八进辉县,四访宁陵,两上红旗渠,留下许多流传于世的名篇。1990年7月15日,习近平同志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时有感而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下“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勿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

那么,穆青的思想精髓究竟是什么?董广安教授将其总结为四点:“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顾全大局、立场坚定的政治觉悟”,“求真务实、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的高尚情操”。

董广安教授做讲座

(全国知名新闻传播学者董广安教授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作《以穆青为榜样,做人民好记者》的学术讲座。摄影:刘雅菁)

董广安教授指出,穆青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情感和深厚的“报恩”“还债”意识,成为他献身党的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动力,他采写的新闻作品也往往因此有巨大的感染力。反观今日社会太多的人已远离采访一线,忙于追逐流量与爆款。“今天还有多少人真心为百姓服务呢?”董广安教授呼吁新闻学子能够凝神静气,扎根群众,坚持新闻理想,学习和弘扬穆青精神。她希望新闻学子敬业爱业,时刻坚守社会责任感;勿忘初心,始终坚持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自检自省,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薪火相传,丰富穆青精神的内涵。

董广安教授虽年届七十,但思维敏捷,侃侃而谈,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时穿插生动有趣的故事,令在场的师生们忍俊不禁。许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在这场气氛颇为轻松愉快的讲座中收获了满满干货。

讲座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星耀主持,近百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51066   邮箱:qdwcxydzb@126.com

  COPYRIGHT QINGDAO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