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98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全国各大高校纷纷组成各类志愿服务队伍走出校门,用火热的青春激情为祖国献礼。在山东,有这样一支队伍格外亮眼,横跨了4600多公里的祖国疆土,从黄海之滨走向了大美新疆,用昂扬的热情将青春的旋律传递到边疆。
7月19日下午,来自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九所高校的师生志愿者齐聚济南站,拉开了“新疆喀什美育三下乡——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大新疆”活动序幕。活动将通过社会调研、支教、普法和文化墙绘制等多项志愿调研活动,引领广大青年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以青春之名义,为建设大美新疆贡献青春之力量、青春之智慧。本次活动由大都美育双创成长联盟主办。

新疆三下乡活动的第一站从“亚心之都”乌鲁木齐开始。作为新疆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具有独特的经济特色。7月21日中午,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前往了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国际大巴扎,对大巴扎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商业特色进行了调研。不论是特色美食还是精美饰品,无一不体现了新疆的民族风情,各高校分别针对大巴扎之行撰写了调研报告。


结束大巴扎之行,青岛大学志愿服务队专程前往能够俯视整个乌鲁木齐市的特色景点—红山公园进行调研,位于红山公园的红山塔作为乌鲁木齐的地标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见证了乌鲁木齐的变迁与发展和新疆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志愿者感触良多。我校志愿服务团队的摄影组在记录红山塔美丽风景后表示:“作为学习传媒的大学生,我们希望能用所学知识向更多人宣传祖国西部的大好河山,让更多人了解新疆、号召大家投身援疆工作与服务。经历这次志愿服务,我们也将一定不忘初心跟随党的领导,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勇于担当,争取为未来的西部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7月24日,启动仪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代表、喀什地区青年委员、莎车县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大都美育双创成长联盟及各高校代表出席了此次启动仪式。仪式最后,联盟志愿者将5000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送给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城北街道党工委。
接下来的两天,我院志愿者连同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以及山东工商学院的志愿者们在莎车县文化路社区绘制文化墙, 在墙上写下这样奋进人心的大字——“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并附有雄伟恢宏的天安门,鲜艳夺目的国旗,庄严肃穆的党徽还有带来和平希望的和平鸽。骄阳似火,志愿者们顶着酷暑,一笔一划认认真真绘制文化墙,社区居民也自发为志愿者们端来一盘盘清脆爽口西瓜、哈密瓜。维吾尔族老乡热情的为志愿者介绍当地习俗,用维语教教一些日常用语,几天的相处,志愿者们已经和社区老乡建立了深厚感情,也和小朋友们打成了一片。
另外一部分志愿者深入社区,挨家挨户为社区居民赠送国旗,将服务落实到每户人家,因为服务没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


7月26日上午9:30大都美育双创成长联盟协同青岛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等山东9所高校于驻地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录制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青岛大学及各高校志愿者携手当地老乡及小朋友共同参加升旗仪式。
活动伊始,升国旗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维吾尔族民兵及大学生组成的护卫队将国旗送上蓝天。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不仅是现场歌唱者的心声,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志愿者秉承“新知博闻,传道求真”,的工作态度,用歌声传唱祖国,用爱心撒遍大疆。


热情洋溢的志愿服务也得到了老乡们真诚的反馈。墙绘期间,一位路过的名叫阿布都卡丁的居民被吸引驻足观看并在墙绘结束后主动请志愿者同学拍照留念。在拍照时,他自豪地站在了墙绘的五星红旗的背景下。参与墙绘的维吾尔族小朋友翻译说阿布都卡丁非常喜欢志愿者们的墙绘,即使语言不通,他还是用“谢谢”这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对志愿者的感谢。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志愿者团队的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喜欢,就是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大认可。

对于本次内容丰富、含义深远的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各高校的志愿者也有他们的感悟。来自我校的志愿者们说道:“这几天我们待在喀什,一切事物对我们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我们甚至住在了维吾尔族的老乡家里,体会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新疆独有的文化魅力。在社区里,我们一起进行了墙绘活动,尽管过程十分艰辛,但在看到成果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在喀什的这几天,我感觉十分有意义,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在志愿服务领域发光发热,用自己的所学担当时代重任,宣传新疆、服务新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