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南京大学教授胡翼青畅谈智能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 作者:轶名
  • 发布时间:2019-10-24
  • 点击量:

在如今的智能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奇怪现象:世界被算法构建,UGC成为浩如烟海的碎片化信息的主力军。这对于专业新闻生产而言意味着什么?如此状况下,我们的新闻生产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10月13日,受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翼青教授来青岛大学向广大师生系统阐释了他对智能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看法。

489A6

胡翼青教授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著有《美国传播学科的奠定: 1922-1949》、《再度发言: 论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等专著,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 、《新闻大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本场讲座中,胡翼青教授主要分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新闻生产的经典理论、新媒体的挑战与中央厨房的出现、智能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49E66

戳破“新闻神话”

“新闻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极度崇高、神圣,它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信息生产行业。”胡教授说,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闻业跟其他行业没有区别,它也是需要谋生和生产的一个普通的行业,因此完全可以从流程生产的角度来思考它 。

“如果只是从生产的角度来思考新闻,那新闻就是个流程。”胡教授认为,新闻要通过获得新闻线索、采访、写作、编辑审核、排版印刷、发行这样一个流程来完成生产,生产过程中吸引的读者的注意力又可以卖给广告商,这样就完成了整个产业的运作机制。

胡教授谈到,在商业化语境下,市场化媒体势必也要遵循工业社会的游戏规则。所以从文本上讲,所有的新闻生产最后都是要产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这些产品要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尽可能地有效率,还要在与其它利益的博弈中尽可能做到安全。

29F93

众所周知,媒体选择什么故事,选择以何种方式讲述并不是随意的。媒体的风格与定位、新闻报道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习惯、意识形态与时代特征、广告客户的影响、对受众的想象等等构成了新闻报道的框架。因此胡教授认为媒体是一个自律性较差的场域,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特别多的他律。它被迫要去依附,新闻生产就自然离它标榜的真实性、客观性越来越远。

在一阵“猛黑”之后,胡教授特别强调他并非否定新闻业以及新闻学专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当黑完了新闻这个专业,如果你发现自己仍然有表达欲、吐槽欲,仍然有学习的兴趣,就表明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坚定的新闻记者。”胡教授说。

新媒体的挑战与始料未及的中央厨房

2008年微博出现以后,社交化媒体渐渐占据了我们的闲暇时间,传统新闻业才真正遭受挑战。困境中的传统媒体开始拥抱互联网,纷纷创办两微一端。胡教授指出,在此情况下,平台增多意味着对稿件的需求量自然加大,为了提高产能,中央厨房的概念开始被创制。

他认为,中央厨房是一个云平台,记者把音频、视频、文字等素材通通上传到这里,各个媒体的编辑就可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工成适合本平台的新闻产品。这似乎是个很完美的构想,既能提高产能又可节约成本。“但实践中出现的媒体共性与个性的悖论、独家新闻与共享的矛盾、成就感和独特性的沦丧、一将难求的行政主厨、满地的全不能记者等问题让人始料未及。中国甚至包括整个世界的融媒体进程陷入到一片泥潭当中,看不到任何一个持久成功的案例。”

智能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2011年短视频崛起,带来了一个不需要专业生产者的时代。 UGC内容成为浩如烟海的碎片化信息的主力军,专业的新闻生产被稀释,深度报道、精彩文章,要么化身为平台媒体的一部分被摘取,要么就无人关注。

对于这一变化,胡教授解释说,如今人们看短视频很喜欢用“刷”这个词。“刷”代表速度感,意味着很短的时间内就要把信息做一个概览,这进而意味着不需要有深度的信息,深度的信息没人看的下去。所以当媒体的节奏加快以后,带来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的文化产品变得越来越内容稀少、肤浅、庸俗。

“媒体想做的越专业,就越跟不上“刷”的速度,我们总在说传统媒体要跟上新媒体,但是传统媒体真的突破“+互联网”的困境了吗?互联网真的只是一个工具,在上面呈现一下报纸和电视上刊登的内容就可以,还是说要换的是观念和思想,要真正的做到‘互联网+’?”胡教授说。

330C8

Q&A互动时刻

问:新媒体时代,如何建构新闻专业主义?

答:今天的专业性内涵可能要发生变化,并不是稿子写得好、写得深就是专业,相反你的思维和视野要更开阔,你要懂得驾驭人工智能这样一种媒介和文化来为自己所用,这可能是未来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所在。怎么能够驾驭这样一种媒介逻辑,并且能生产出适合它的产品?要改变渐趋保守的心,专业性最重要的是要以开放性的心态来对待正在涌向我们的新时代。

问:怎样看待新媒体时代下技术与人的关系?

答:智能时代的最大变化是机器和技术的进化速度比人的进化速度快。技术先我们而存在,技术在建构我们,而非我们在利用技术,我们不能说技术与人类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但是你的存在确实后于技术,你可以说技术在这个世界上构成了很多人行动的框架。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51066   邮箱:qdwcxydzb@126.com

  COPYRIGHT QINGDAO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