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新闻系在博文楼举行了2019级新生专业教育座谈会。新闻系全体教师及三位特邀毕业生代表参加,会议持续两个小时。

新闻系主任姜昕首先介绍了新闻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特色,着重讲述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未来发展方向,并分享了多位优秀毕业生案例,勉励新生成长为具备核心专长与创新能力、勇于面向未来的融合型高级新闻人才。随后,各位老师依次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科研方向,并对同学提出期望。
双向交流是会议的主要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针对专业学习提出了困惑。比如,如何顺利实现从高中学习向大学学习的转换、如何有效甄别专业信息、考研与就业的选择等,老师们从不同角度给予建议。针对部分新生对理论学习存在困惑,陈谦教授特别强调,新闻史论为新闻业务奠定基础、提供指导。只有加强新闻史论的学习才能充分理解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才能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新闻底线。关于“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问题,赵星耀老师说,学新闻要有吃苦的精神,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还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踏踏实实,切勿急功近利。“如何写作学术性论文”是新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李璐老师和刘雅菁老师建议同学们精读优秀学术论文,认真学习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学术语言的使用。此外,“考研”话题也是交流的热点,老师们建议大家立足兴趣、明确方向、及早规划、利用好一切学习途径,比如网课、实习实践、辅修专业甚至旁听等方式,主动展开学习。另外,也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学会求助,多沟通交流,兼容并包。

会议特别邀请到三位毕业班同学现身说法。于小梅同学谈到,在学习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深入挖掘,抓住身边机会多多实践。她建议大一同学尽快找到自己兴趣与专业的结合点,并据此展开“有效的”学习和实践,不要漫无目的的“混社团”。姬晓娜同学与新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勇于尝试”。她鼓励学弟学妹们勇敢提问,勤于练笔,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克服惰性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刘曼曼同学分享了自己参加名校夏令营以及申请香港高校的过程和感悟,建议新生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并且一定要积累代表作品,“未来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一切凭作品说话”。
最后,老师和毕业生代表寄语同学们充实知识内涵、塑造健全人格、熏陶博雅气质、树立责任意识、提升人文素养,不负青春。
供稿:刘 斌 摄影:刘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