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两点,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副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创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纪录片制作人樊启鹏在线上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做了题为"观念·技术·方法——如何使用影像工具"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邱秉常院长主持,影视系李艳英主任、孙琳副教授以及编导专业全体学生和校外专业人士等参加讲座。

樊教授曾担任中宣部“记录中国”传播工程评审专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审片专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剧审片专家,以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等多个大赛的评委。他还参与制作多部纪录片和纪录电影,其中纪录电影《小人国》(副导演)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大奖。

本次讲座中,樊教授从"背景"、"观念"、"方法"、"技术"四方面讲述了"影像工具"的使用。讲解过程中结合丰富多元的影像案例阐述影像与工作、生活相结合的多种可能性,并分析了影像背后的语法规则和制作规律。

樊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我们生活的大背景——影像时代,并讲解了在此基础下的媒介背景和技术背景。他强调了"媒介是一种工具",在信息接受与传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樊教授分别从"影像工具论"、"语法规则与规则的相对性"等方面讲解了"影像"的各类观念。"我们说电影是运动的艺术,‘运动’是其最根本的特点,但是这里的‘运动’并不只有机器运动,还应该有信息的流动,就如同声音也不止口头语言,还有各种音效等。"

樊教授还以最近热播的《隐秘的角落》中的片段为例,讲述拍摄中的方法与规则。他重点讲解了三镜头法、90度原则等,并强调:“电影是目光的剪接,所以我们拍摄的作品在视觉上应更富变化。”现在,影像越来越受到非专业人士的青睐,那么如何快速掌握这一便捷有效的工具,拍摄满意的作品?场景、节奏、时空等方面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樊教授简要讲解了拍摄的器材和剪辑软件,并表示手机剪辑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在末尾的互动环节里,樊教授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在聊天区感谢樊教授的分享,大家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