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潘玉坤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6-06
  • 点击量:

2023年6月5日上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潘玉坤教授在博文楼521会议室做了题为“试说古代汉语‘多’‘少’作代词”的学术报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东方主持会议,我院部分一二年级研究生及汉语言文字专业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试说古代汉语‘多’‘少’作代词”是潘玉坤尚未发表的一篇论文初稿,在古代汉语中,“多”“少”主要作形容词、副词、动词,潘玉坤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先秦两汉至宋代著作中的大量实例,证明“多”“少”作代词。潘玉坤条分缕析,层层剥茧,从词性、语法位置、正向反向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首先潘玉坤通过列举文献句例的方式梳理了“多”的一般用法:形容词、副词以及动词,并指出“多”作为动词,其后常跟名词性宾语,但工具书多未对此单独立项。之后潘玉坤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多’代词说的提出及其后来反应”的主论题,并列举了马建忠、王政白、许仰民、陈翠珠等人的看法。其次,潘玉坤提到了“多”字出现在文献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多”字位处动词之前,表示数量不超过50%,有“多人”之意,并提出了“‘多’继续作副词对待是否合理?”“这些‘多’到底何义?”以及“如果不是副词,又是什么词?‘多’怎样释义才合理?”等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随后潘玉坤又指出了无定代词的四个特点以及列举出文献中且满足无定代词以上四个特点的“多”字例句,并使用“与‘有/无……者’平行的‘多……者’句式”和“‘多’与无定代词‘鲜’对比”两个辅证,从不同角度对“多”字作为代词的观点给出了相关解释与依据。最后,潘玉坤还阐述了“‘少’也应该有无定代词用法”的观点及相关余论。

在自由提问环节,潘玉坤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了“多”字从表示“数量不超过50%”到能够作为无定代词,二者是否有关联,是否存在时间顺序上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以及“‘多少’作为一个词是否具有代词性质”等问题,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提升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拓展了学术思维,对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研究和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51066   邮箱:qdwcxydzb@126.com

  COPYRIGHT QINGDAO UNIVERSITY